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迅员 谢芳
5月17日上午,“殷商之源在商丘”学术研讨会在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楼应天国学堂召开。此次会议由商丘市委宣传部、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指导,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殷商之源文化研究院、河南日报社商丘分社、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联合承办,商丘殷商文化研究会、商丘古城文化研究会联合协办。

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金山、副校长刘澜涛,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薛明志,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浙江宇视科技总裁管理顾问汪涛,商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路通,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陈星,商丘师范学院殷商之源文化研究院院长高建立,商丘日报社总编辑宋圣英,商丘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新艳,睢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黄英杰,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机关党委书记郭家红、商丘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张艳梅,商丘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冉祥华,商丘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宋城影剧院总经理贾建涛等领导出席会议。高建立主持会议。
吴金山指出,商丘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具有丰富的殷商之源文化,商丘的火文化、商文化、仁德文化、庄周文化、汉梁文化、忠烈文化等都是殷商之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商丘殷商之源文化的价值观,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的精神精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充分挖掘、展示商丘殷商之源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薛明志指出,殷商文化不仅是商丘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动能。保护传承弘扬殷商文化,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应当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推动学术成果向文化品牌转化,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悠久的历史“动起来”,让殷商之源文化成为商丘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成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地方发展的强劲引擎。
据悉,商丘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立足商丘文化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构建完善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核心体验区、殷商文化遗址保护群、隋唐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黄河故道康养休闲旅游带,以及殷商探源文化、圣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四条文旅融合主题游径“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市社科联绘制了殷商之源文化图谱及《殷商之源图谱》系列AI视频,商丘师范学院制作发布了《殷商之源 诗述商丘》文旅文创短视频,做法很好,值得学习借鉴。
汪涛在学术研讨中作了题为《殷商之源研究中非破坏性文物探测方法》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商丘作为殷商之源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公认,这个公认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大量历史文献与部分考古证据。商丘的历史极为丰富,作为历史起源地位远不止是殷商之源,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巨大,在众多历史关键节点上都有重要影响。因商丘文物分布的特殊性,这类非破坏性文物探测方法尤其重要。从地震波探测法、电阻率探测法、高精度重力测量、探地雷达法、合成孔径雷达、弹性波反射法、航空和卫星遥感、陆地声纳法高精度磁法及自然电场法等非破坏性探测技术论述了对商丘考古技术的意义尤为关键。
会上,刘澜涛、陈星共同为“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与会嘉宾观看了“殷商之源图谱”系列AI视频和“殷商之源 诗述商丘”文旅微视频,还集体参观了“殷商之源文化研究成果展”并合影留念。
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分四组进行学术研讨,专家们分别围绕殷商探源、先商研究、早商文化、古城文化、文化传承等主题进行发言。
在组建殷商文化研究联盟专家签字仪式上,陈星宣读了《殷商文化研究联盟倡议书》,与会专家共同签字,郑重倡立“殷商文化研究联盟”,以商丘殷商之源深厚文化为基,联合郑州、洛阳、安阳、鹤壁诸地,共筑“区域协同、学术引领、活化利用”之文化传续新局,
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持续擦亮商丘“殷商之源文化”品牌,在现有科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从人文、经济、历史等角度开展“殷商之源文化”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形成“殷商之源在商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大项目带动、文化品牌塑造、高质量成果产出为载体,打造“殷商之源文化”研究高地,加快商丘文化强市建设,促进商丘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