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近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2025年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成绩出炉,中国队不仅重返世界第一,而且全员摘金。其中,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以下简称巴蜀中学)的张恒烨取得42分的满分,目前他已经收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英才班的录取通知书。
7月21日下午,记者在巴蜀中学采访了张恒烨本人以及他的教练和家人,一起来看看这位“学霸”的成长“秘籍”。

张恒烨展示自己的金牌。记者 李周芳 摄

张恒烨(左)和教练田佳宝展示录取通知书。记者 李周芳 摄
他眼中的自己: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今年17岁的张恒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和、谦逊。圆圆的大眼睛,浅浅的小酒窝,脸上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面对“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提问,张恒烨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没觉得自己有天赋,主要还是靠努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兴趣和成就感很重要,因为兴趣会让你源源不断地获得驱动力,而当你努力很长时间却没有获得突破时,就需要一些成就感来激励一下自己。”张恒烨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一般会去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事,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张恒烨给大家分享了在IMO考试中的一段小插曲。“很多人说这次比赛的第六题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组合问题。”张恒烨介绍,他一开始也没能迅速找到思路,做了一个小时才有点眉目,后来他去上了趟厕所,换了一下思路,回来就把剩下的做出来了。“当时我看到旁边一名同学已经停笔,我以为他早就做出来了,就觉得这道题应该不难,考完之后才发现其实很多人没做出来。”
平时做题时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建议,如果对这些题非常感兴趣,可以多想一下,实在想不出来,可以去问其他同学或老师;但如果遇到一些特别难以下手的题,或者完全没有思路,可以直接看答案,“这些都取决于自己对题目的把握。”他还提到,有些方法必须在做题时才能真正掌握,听老师讲一遍可能印象不深,而自己亲自运用这些方法去解题,效果会好很多。
张恒烨称,他有时早上会学习综合课程,下午去学习竞赛内容。他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每天8点到学校,12点回家;下午两点半到学校,5点去吃饭,6点开始学习,10点回家睡觉。“睡得晚对做题有很大的负面效果,建议大家要早点睡觉。”他特别强调。
据悉,2024年,张恒烨入选国家集训队期间,曾多次前往北京大学,旁听了被称为“韦神”的韦东奕所授的《调和分析》这门课程的十几节课。韦东奕的数学思维与解题思路,让他获益匪浅。那段时间,张恒烨还常常在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各个教室间“蹭课”,他坦言:“这些学术大咖的授课,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对数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数学不是比谁算得快,而是比谁想得深。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张恒烨说。
教练眼中的他:踏实、专注
教练田佳宝从张恒烨小学6年级开始指导他学习数学。6年来,他见证了张恒烨一步步的成长。田教练回忆说,第一次见到张恒烨就发现其思维非常敏锐,但让他印象更深刻的是张恒烨的踏实和专注。
“张恒烨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他对数学的热爱、对难题的执着,以及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田佳宝回忆说,“无论多复杂的题目,张恒烨总是愿意反复推敲,直到彻底领悟其中的精髓,张恒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以及后天努力的结果。”
田佳宝介绍,在IMO的第六题上,张恒烨用了一个非常巧妙且简短的方法解题,这让田教练非常惊喜。“这种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刻苦努力培养出来的。”田佳宝还提到,张恒烨面对挫折从不气馁,面对突破始终谦虚,这种学习态度是数学人才必备的素养。
张恒烨的初中班主任杨文川介绍,张恒烨不仅数学成绩优异,而且全面发展。课余时间,他有着丰富的业余爱好,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打羽毛球。张恒烨的高中班主任郭若仙则表示,张恒烨是一个温暖乐观的大男孩,学习的时候特别专注,总是把难题当成闯关游戏。

张恒烨和巴蜀中学的教师合影。记者 李周芳 摄
家长眼中的他:该玩玩,该学学
说起这些年对孩子的教育,张恒烨的爸爸介绍,张恒烨和普通孩子一样,也有调皮的时候,但不是那种一直苦读书的孩子,特别爱运动。虽然他“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但踢足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都不在话下,“假期里,我经常会陪他一起运动。”
张恒烨的爸爸还说,孩子平时也会玩游戏,看视频,但他属于那种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该学的时候就好好学的孩子,“孩子学习的时候,哪怕手机电脑就在旁边,他也绝对不会去碰。而且,他从小做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我们守着。”
谈到竞赛前如何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张恒烨的爸爸介绍,“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会陪他去散散步,跟他聊一聊家长里短或者时事新闻,每次大概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
原稿点击:“学霸”是如何炼成的?国际数学奥赛重庆17岁男生满分摘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