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烟台高新区,从科技大道与海天路交叉口望去,IVD产业园的蓝色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园区内,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布,施工机械的嗡鸣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奋进的乐章。这座总占地201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专业化园区,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勾勒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描绘出一幅现代产业与科技创新交融的生动画卷。
绿色园区显雏形
南区12栋厂房交付使用
在IVD产业园南区,25070平方米的绿化带生机盎然。栽下不久的海棠、国槐抽出新枝,栾树随风轻晃,女贞树与山杏树错落其间,连片的草坪如茵似毯,将园区装点得清新雅致。
“今年5月份,南区竣工交付使用,目前物业公司已经入驻,地下停车场的394个车位已经启用,企业入驻的硬件条件全部具备。”IVD产业园项目建设方、烟台金山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工程部经理王大勇指着眼前的建筑群介绍,南区共建设12栋厂房,包括3栋连体高层与9栋多层厂房。
在层高设计方面,3栋高层标准层高4.5米,多层厂房从一楼到四楼分别设计为6.6米、6米、5米、4.2米的梯度层高。“这样的空间设计能满足不同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研发需求,比如一楼6.6米层高可容纳大型生产设备,高层则适合精密仪器研发。”王大勇说。
在产业园北区,十余台施工升降机穿梭在建筑群间,工人们手持喷枪,有条不紊地为外墙喷涂真石漆。“北区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外墙施工和内部管线铺设,预计明年年底就能完成竣工备案。”王大勇透露,作为2024年省重大项目,园区自开工以来就按下“加速键”,一期12栋厂房已投入使用,二期10栋厂房明年可全部交付。IVD产业园整体竣工后,将形成一个专注于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生产研发的百亿级专业园区。
签约企业装修忙
大批优质项目抢滩入驻
在IVD产业园南区11号楼3层,心宥生物工程(山东)有限公司的装修现场热火朝天。宽敞明亮的厂房里,白色墙面与不锈钢操作台泛着微光,工人们正进行洁净车间的最后调试。
“今年6月份我们开始进场装修,现在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下个月就能搬设备进来。”心宥生物工程(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初曼淇介绍,公司已建成1500多平方米十万级GMP标准净化车间,拥有两条生产线,一条将用于压片糖果等功能性食品生产,另一条将用于精神领域检测试剂盒生产。
心宥集团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精神健康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技术研发与生产的创新技术企业。集团以再生医学和精准医疗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致力于精神类、情绪类健康产品的创新,同时重点布局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领域。目前品牌wholeme解压情绪类产品和selfous预防阿兹海默类产品已上市销售。
“选择这里不仅因为这里硬件好,我们更看重的是,旁边就是生物科技园,上下游配套能形成合力。”初曼淇坦言,作为一家中小微企业,公司选择重资产投入购买厂房,正是看中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优势,“单打独斗很难走远,这里有上下游企业,有技术交流氛围,能少走很多弯路。”
在“边建设、边招商”的推进节奏下,IVD产业园工程建设与产业招引双线并行、齐头并进,跑出了产业培育 “加速度”。截至目前,园区已签约落户7个项目,拟签约项目3个,另外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已签约企业中,既有心宥生物、怡早医疗、至公生物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也有覆盖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包装、服务等全产业链的配套企业。
例如,烟台庆源华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药商品外包装相关机械和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可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医药包装的需求。山东安嘉人力资源公司作为园区企业发展的“人才引擎”,将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助力园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展望未来,园区将围绕医疗器械企业从研发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周期产业化需求,精准匹配空间载体与配套服务,致力于打造医疗器械领域的专业化加速器和产业集聚区,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起协同发展的优质平台。
双轮驱动构筑生态
剑指一流医疗器械高地
生物医药作为高新区优势主导产业,已形成以绿叶制药、博安生物等龙头企业为引领,635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从孵化、加速到产业化全链条精准赋能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作为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引入中小微创新型创业企业上百家,入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绿叶制药集团研发中心、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中俄科技创新园、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绿叶医疗集团等大型企业、机构、医院,获得“国家山东创新药物烟台孵化基地”“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烟台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
令人期待的是,IVD产业园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形成的“双园联动”效应。IVD产业园位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东侧,通过“两园”联动,既能形成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又能够聚焦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快速突破,通过“药”和“械”双轮驱动,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这种“药械双轮驱动”模式已初见成效:目前高新区在研药物超50个,近30个进入临床阶段,未来三年每年至少2款新药上市;医疗器械领域更有176个产品将在 2026年底前投产,“双百亿”产值目标清晰可见。
眼下,IVD产业园全体建设者正抢抓工期,在保障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工程进度,推动园区早日全面建成投用。“一方面,我们将抓住当前数字化转型为医药健康产业赋予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园区运营发展措施,推动园区运营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协助签约落地项目启动装修入驻,实现链式布局、集群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成长。”项目运营方、烟台高新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力争把IVD产业园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园,有力支撑和引领全市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发展,为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许亨通 孙俊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