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日本参议院改选结果公布,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自公联盟”遭遇滑铁卢,距离保住参议院半数席位有相当差距。加上去年众议院选举失利,这是日本自民党成立70年来,头一回同时失去国会两院的控制权。

7月20日,在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回答记者提问(图/新华社)
自民党的困局
自民党一直是打着“右翼”幌子的中间派,稳健、保守的风格虽能让其保住执政基本盘,但面对日益深化的国内危机、动荡变化的国外局势时,则显得中庸有余、应对不足,致使两院选举接连受挫。
通货膨胀是摆在自民党面前的最大难题。参议院大选前,自民党豪言要确保实际工资增长率达到1%、名义工资年增长率达到3%。但实际情况是,物价涨幅比工资涨幅还高,近三年来日本的主要通胀指标一直保持在2%或以上。以米价为例,近期日本米价较去年同期已增长98%以上,1斤大米的价格达到人民币24元左右。
相比之下,自民党设置的工资增长指标只是杯水车薪。物价连续上涨,会导致育儿成本进一步增加,2024年日本育儿人均支出创历史新高;育儿成本高企加剧生育率下降,新生人口减少又导致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紧缺……面对“死循环”,自民党温和、缓慢的改革政策无力回天。
石破茂的去留
算上6月东京都议会选举的历史性惨败,石破茂已经遭遇“三连败”。自民党内部出现“罢免”党总裁的签名运动。
目前,呼声最高的两位潜在继任者是高市早田和小泉进次郎。前者在去年的自民党总裁大选中差点击败石破茂、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选票根基犹在;后者自今年5月上任农林水产大臣后,平抑米价略显成效,民望正处于上升期。高市号称是安倍的接棒者,但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政务经验。进次郎虽是小泉纯一郎的亲儿子,但仍太年轻,同样缺少挑大梁、挽狂澜的魅力和能力。两人均偏右、偏保守,如果他们上台,估计不用多久就会屈服于特朗普。
因此,自民党内的多数人还是希望让石破茂硬挺下去。在7月21日举行的记者会上,石破茂明确表示,既不会辞职、也无意扩大执政联盟。7月23日,在与麻生太郎、菅义伟等党内大佬会面后,石破茂再次重申留任意向。要改变眼前困境,对外,他须拿出强硬姿态,继续与美国人斡旋;对内,得坚持和小泉进次郎合作,一点点稳定物价。
少数党的崛起
虽然自民党在几次议员选举中接连落败,但并没有太多改变日本政坛“一强多弱”的局面。以此次参议院选举为例,最大的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当选席位(38席)不变,并没有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剩下较有势力的在野党席位接近(22席、19席、15席),但政治立场南辕北辙,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较有气候的政治联盟。
日本参政党值得关注。该党2020年才横空出世,借助互联网平台迅速累积支持者,2022年参议院选举时就获得177万票,2024年众议院选举时又取得3个议席。今年6月的东京都议会选举,提名4人、当选3席。此次参议院改选,参政党从原来仅1个席位扩大到15个席位,一举晋升为主要在野党。
参政党创始人神谷宗币号称“日本版特朗普”,政治口号就是“日本人优先”“反对外国人特权”,政治主张极右。他们彻底否定战后体制,提出恢复“天皇主权制”;推行血统主义,要求国民资格须满足“父母之一为日本人”。如此极端主张的极右翼政党今后能走多远,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美国人的围攻
7月23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宣称,美日已经达成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关税,同时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让美国拿走90%的利润,并进一步开放日本国内市场。7月初,他还在高喊要对日韩征收25%关税,漫天要价。如果真心支持自民党,特朗普就应该在参议院选举前送出15%关税的“礼包”。等选举结果出炉、自民党败局已定,特朗普才宣布这项决定,节奏把握得刚刚好。可见,美国对自民党的态度是既不让你一党独大、又不赶尽杀绝,盼着日本政党内斗。
至于5500亿美元投资和90%利润归美国,目前没有明确是分3年、10年还是30年执行。日企本就不喜投资国内,现在正好有理由去美国投资了。
最要命的还是市场开放的条款。短期来看,日本可以通过进口美国农产品,暂时平抑物价。但长远来看,将冲击日本原就脆弱的粮食安全、影响日本农协的利益。农协是日本国内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如果市场开放导致利益受损,那之后会掀起怎样的政治波澜,还未可知也。
文丨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 谢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