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喀斯特山区的“魔芋密码”:科技赋能激活百亿级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5-09-10 13:09:00

在黔贵高原的崇山峻岭间,一种曾被视为“山间野草”的作物正书写着产业传奇。近年来,贵州魔芋产业以科技为笔、以政策为墨,在25.6万亩的土地上绘就了年产值28亿元的振兴画卷,带动10万农户从靠山吃山走向科技富山。如今,这个兼具生态价值与健康属性的特色产业,正朝着百亿级经济集群的目标加速迈进,成为西南山地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科技破题: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田

在贵州昭畅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魔芋种植基地,玉米挺拔而立,青翠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生机;魔芋的叶子舒展宽敞,浓绿的色彩与玉米相映成趣,共同编织出一幅立体农业的丰收美景。这里采用的“玉米+魔芋”套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有限的耕地资源,更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玉米+魔芋”套种模式

“公司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通过优选品种、精选土地、标准种植、改良农机及病虫草害及时防控,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魔芋种植示范基地,技术水平全国先进。”9月4日,贵州昭畅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宏分享了安顺东屯乡860亩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

陈永宏介绍,近年来,魔芋原材料产品价格十分稳定,尤其是随着魔芋在健康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基地引进抗性强的优良杂交魔芋品种,采取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种植技术,2025年实现了贵州中低海拔区域魔芋“千亩级”连片种植技术的突破。

这份底气源于科技的硬核支撑。基地与贵州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建立深度合作,在科技团队的指导下,引进了“鄂魔芋1号”“安魔128”等杂交魔芋品种进行种植,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执行开厢、起垄、播种、施肥、施药等生产操作流程,平均亩均降低人工3个,病害发生率低于8%,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魔芋对海拔、光照、温度、湿度等都有较高要求,利用玉米茎叶形成天然的遮阳屏障,防止强光灼伤魔芋茎叶,促进魔芋提质增产。目前魔芋和玉米的长势都不错。”贵州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丁海兵介绍道。玉米茎叶可以为魔芋遮阳,种植魔芋施用的有机肥和高钾肥料多有利于玉米生长。

林下种植魔芋

经过近20年科技攻关,贵州在全国率先突破花魔芋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技术,提出了1个“一刀切”指标,和“两个关键指标”,集成了“种芋晒种包衣处理技术”“玉米-魔芋宽带窄行高效复合种植模式”“魔芋主要病虫害多环节全流程原点监测高效防控技术”“高海拔区域覆膜保墒增温避雨控草技术”“生态控草技术”等技术,通过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将魔芋种植成功率从30%提升到60%,省农科院技术指导区域种植成功率可达80%以上;全省魔芋种植面积25.6万亩。

全链发力:从好产品到大产业的集群发展

随着对魔芋深度研究与开发,其保健功效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乳制品、医用生物材料有大量应用整个行业有较快发展。

在食品工业领域,魔芋凭借独特的凝胶特性与营养优势,已成为多功能性的核心配料,同时,魔芋天然具备低热量、高纤维的健康属性,且富含膳食纤维,契合当代“轻卡减脂”的饮食趋势。这一特性使其在休闲食品赛道快速崛起,通过仿生技术开发的素毛肚、魔芋丝等产品,以“好吃不胖”的精准定位成为年轻消费群体追捧的健康零食新选择,市场规模年增速超30%,展现出从“功能性配料”到“终端消费爆品”的全链条价值潜力。

“魔芋是一个100%加工率的农产品,产业链条长,近40年来都是处于原料短缺状态,随着魔芋产品不断开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丁海兵说。

在安顺市平坝区夏云工业园区贵州益康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房内,3套生产设备、12台包装机昼夜运转,50余名工人轮班工作全力抢抓时间,满负荷生产完成订单任务。

“公司现有魔芋丝、魔芋素毛肚、魔芋鱼皮、魔芋素鱿鱼等10余个产品,各种口味20余款,公司订单需求很大,还在不断增加设备、改善环境,不然很多订单都没有能力再接了。”贵州益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承滔说。

装车发往重庆的魔芋零食

目前,我省有300余家加工企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8亿元,带动10万农户增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推动贵州魔芋从排名靠后到全国主产区的转变。

擘画蓝图:从28亿到120亿的跨越路径

在新起点上,魔芋从业者整合全省资源,凝聚全行业发展共识,助力贵州魔芋聚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各方围绕深化产业合作交流,强化科技赋能,交流新观点、新方案,推介新设备、新产品,探索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丁海兵科研团队基于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律,系统制定了贵州魔芋产业迈向百亿级规模的战略发展规划:贵州魔芋种植100万亩产值60亿元,生产50000吨魔芋精粉产值30亿元,生产休闲食品、凝胶食品产值20亿元,保健康养、减肥瘦身、美容美妆等产品产值1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

省农科院魔芋科研团队还研究了根际微生态对土壤连作障碍的相应机制,提出了破解魔芋连作障碍的技术措施;省农科院还指导烘干设备厂家研制了“空气能”烘干设备,不仅能够实现精准控温,还能大幅降低了魔芋烘干成本,将每吨魔芋干片烘干成本从3000元降低到1000元。

当前,贵州魔芋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销售各环节协同发展。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市场的拓展,贵州魔芋正在从传统的山地作物转型升级为具有战略价值的健康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云开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梁圣

三审 赵勇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