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全球智能设备都离不开它:从手机到汽车,立讯精密如何用“飞轮效应”通吃三大万亿赛道?

时间:2025-09-08 16:46:00

在全球精密智造领域,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早已超越传统“代工厂”的定位,成长为以全模式开发与智造平台为核心的“全球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度协同客户完成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创新。

根据最新招股书,立讯精密在2024年全球精密智造解决方案(PIMS)行业中稳居第四,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并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技术与产品已广泛服务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等多个高增长领域。

一个更具象的体现是: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每五部智能汽车中,就有一部使用了立讯制造的关键部件。这一数据的背后,不仅是立讯从“制造”迈向“智造”的系统性跨越,更折射出其在多赛道布局中的战略远见。

立讯精密的持续成长,既依托于其领先的精密智造实力,也源于始终开放、敏捷应对市场变化的姿态。在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至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新兴赛道,不断重塑着全球精密制造的边界与可能。

以技术底座构建全球领先的“造物”体系

立讯精密凭借其卓越的智造能力,在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该能力构建于一套覆盖技术底层到生产执行的全方位、高标准的精密制造体系,以“精度”“效率”与“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行业极限的突破。

在精度方面,立讯精密表现出令人瞩目的技术实力。其主要产品的生产直通率超过98%,最高可达99.7%。通过自研模具实现最精细1微米的加工精度——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1/60,确保每一个零部件与模组都能精准匹配客户要求。更值得称道的是,在仅1.15cm³(约花生米大小)的零件中,立讯精密能够设计与管控超过400个尺寸指标。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极致把控,使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为实现高精度下的规模化量产,立讯精密打造出领先的智能化生产体系。例如苏州昆山厂区的“黑灯工厂”,实现了从原料识别、上料、生产、检测、包装到仓储的全流程自动与无人化操作。自动化机械臂精准完成复杂工序,智能移动机器人高效配送物料,各类设备在无人工干预下协同作业,展现出极高的生产效能。在提升良品率方面,公司采用无压力焊接技术,以双头混合键合焊接替代人工,使良率显著提升至约99%。

此外,立讯精密积极引入数字孪生与AI等前沿技术,持续优化制造流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物理产线与虚拟模型实现双向映射,在新品设计与工艺规划阶段即可进行模拟验证,提前识别并解决潜在问题,大幅缩短研发周期与产能爬坡时间。AI视觉检测系统的应用,则实现了99.8%的外观缺陷检出率,进一步提高了良率与生产效率。

在技术创新方面,立讯精密也取得多项突破。材料方面,其开发的3D打印用可阳极氧化高强铝粉,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将屈服强度提升至500MPa以上,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高强度增材制造铝合金方案。工艺方面,非物理发泡方案有效解决了通信与数据中心领域高速互联的技术难点,而表面激光粗化工艺已被业界誉为“黄金标准”。这些创新不仅巩固了立讯精密的产品性能优势,也推动了整个精密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

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AI服务器的战略跃迁

如果说卓越的智造能力是立讯精密的“立身之本”,那么以开放姿态拥抱变化、积极拓展新赛道的战略眼光,便是其持续实现增长的“破局之策”。在消费电子领域打下坚实基础之后,立讯精密并未满足于此,而是敏锐洞察到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凭借可迁移、可复用的技术积累与模块化能力,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迈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汽车电子领域,立讯精密已构建起覆盖“汽车血管神经系统”(线束与连接)、智能座舱与ADAS、智能底盘、汽车进入系统以及动力总成的完整产品矩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以2024年收入计算(含莱尼业务合并),立讯精密已跃升为全球第四、中国大陆第一的汽车线束精密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不断深入,市场对线束和连接器的需求量持续攀升,技术要求也日趋严苛。立讯精密将消费电子中锤炼出的精密制造实力延伸至汽车领域,推出包括低压/高压/高速线束在内的高品质产品,可靠支持电力与信号传输,为全球主流整车企业提供关键支撑。

在AI服务器领域,立讯精密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布局力度。全球AI应用蓬勃发展,驱动数据中心对算力、传输速率、散热性能与能效提出更高要求。立讯精密为此提供覆盖铜互联、光互联、散热管理及电源管理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通信与数据中心铜互联解决方案领域已位居全球第四、中国大陆第一。其外部高速铜缆、背板线缆模组等产品,为AI服务器的高速稳定传输奠定基础。在散热方面,立讯精密采用热导率超200W/mK的压铸铝合金制造散热部件,高效化解高负荷运行下的散热挑战,确保设备可靠运转。

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AI服务器,立讯精密的业务拓展并非盲目跨界,而是基于核心技术的延伸与协同。其在消费电子领域所积淀的精密制造、材料研发与工艺创新能力,为快速切入新赛道提供有力支撑;而新领域所反馈的技术经验与市场需求,又进一步反哺消费电子业务的创新与突破,逐渐形成双向赋能、持续加速的“飞轮效应”。

以技术为舟,以生态为岸,立讯精密的“摆渡人”哲学

立讯精密将自身定位为客户品牌的“摆渡人”,以“致力于领先技术,成就全球伙伴梦想”为使命,与全球超过4000家客户及300家品牌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服务范围涵盖消费电子前十、汽车电子前五及通信与数据中心前五的品牌企业。

这一“摆渡”能力的根基,首先来自于以技术实力构筑的坚固“船身”。立讯始终将技术创新置于发展的核心,近三年来研发投入累计达252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超过20000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拥有6996项专利,其中包括1654项发明专利,覆盖物理应用、材料科学、工艺制程及检测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持续领先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果说技术是驱动立讯前行的“动力核心”,那么全球化的生态布局则是其可靠停靠的“坚实岸基”。立讯构建了“本土创新+全球交付”的一体化体系,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在全球29个国家设立105个生产基地、28个自主研发中心和94个测试实验室,形成了一张高效协同的全球网络。

在研发方面,28个研发中心实现本地化创新,深入结合区域人才与技术趋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生产上,105个基地实现分布式产能布局,大幅缩短交付周期;94个测试实验室则从材料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机械性能到电气安全等维度,对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验证,确保符合最高质量标准。

这一全球化生态成效显著:2022至2024年,立讯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连续超过83%,分别达到83.4%、84.5%和84.0%,印证了其全球化运营与本地化服务的能力。目前,公司已与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通信与数据中心领域头部企业在内的全球众多顶尖品牌达成深度合作。

展望未来,立讯精密将继续以“垂直整合+横向拓展”双轮驱动战略,在不断巩固现有业务的同时,深化在铜互联、光互联、散热与电源管理、AI智能终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布局,致力推动30%产品系列进入全球行业“无人区”,持续拓宽其作为全球客户信赖的“摆渡”之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