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传奇老山界

时间:2025-08-14 19:00:00

立秋已过,暑气却未肯轻易退场。风里裹着草木的清凉,却掩不住盛夏残留的燥热。我循着透射到青石板上斑驳的光影走进老山界,终于触碰到课本里那段因陆定一《老山界》而续写的传奇,恍惚间,“之字形火把”的影像在林间晃动,90年前的烽火气息顺着山路漫了过来。

车往山里走时,路绕着山腰盘旋向上,车窗边的景致正悄悄完成一场“蜕变”。起初是平地上铺展的玉米地、水稻田,老乡们戴着草帽在田里薅草,见车经过便直起身子,脸上漾开淳朴的笑;再往里,田埂收窄成坡地,一行行茶树排得齐整,叶片沾着阳光的碎金,风过处掀起绿浪——这正是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沿途“禁止乱砍滥伐”的警示牌旁,巡护员用脚步丈量穿梭于林间,守护着这片“天然氧吧”特有的安宁。

这里的山在地图上叫越城岭,当地人称它为“舜皇山”——这是全国唯独一座以帝王命名的山,只因一段千古传说而盛名。相传舜帝南巡苍梧时,以舜皇峰建行宫为中心,与双妃三度驻跸,深深眷恋这片山水。见山民困于蛮荒,便教耕种辨五谷、亲手种下茶树;见溪水浑浊,以竹杖点石引出“舜泉”;有感百姓艰辛,在舜皇峰脚下的南风谷写就著名的《南风歌》,留下“南风谷”遗址;夜里燃篝火传礼义,火光映亮山峦。舜帝于九嶷山意外崩逝后,上古先民将行宫改建为祭祀舜帝的祖庙,宋、元、明次第增修延续,薪火相传。如今,山脚下民俗文化站的壁画绘满舜帝故事,清明采茶前祭“舜泉”的习俗,让文化记忆在岁月中愈发鲜活。

在一处开阔地,几位老人摇着蒲扇聊天,见我们前来,便热情指路:“顺着石板路往上,是湘桂古道,红军当年就是从这儿翻过了第一座难走的山!”古道两旁,古树参天,石板路隐没于青苔之中。沿途可见红军留下的标语,字迹虽斑驳,却仍透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山风拂过,仿佛能听见当年红军的脚步声,历史的回响在这片土地上久久不散。

湘桂古道的石阶缝里嵌着陈年腐叶,一脚踩下,便有些许细水从叶间悄悄渗溢,在青石板上洇开浅浅湿痕。保护区工作人员说,为保持古道原貌,他们“修旧如旧”维护石阶,连指示牌都做成仿木样式,生怕破坏山林肌理。遥想当年灵渠失修后,马帮铃铛、挑夫吆喝在此响了千百年,直到1934年初冬,这支灰布军装的队伍踏碎了山林的寂静。

思绪飘回烽火岁月。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封锁线后,正是沿这条古道翻越老山界。陆定一笔下“30里高的瑶山”,此刻正被我们踩在脚下。陡峭石阶上,仿佛能看见红军坚毅的身影:伤员互相搀扶,炊事员背铁锅踉跄,女战士把干粮分给伤员和小鬼,指挥员在崖边清点人数。日头升高,古道拐出“之”字形,远处山头蒙着薄纱,让人想起“火把连到天上”的景象——那是绝望中的光亮,寒夜里的星火。

红军的路走得格外难。长征两月,日夜赶路激战,战士们早已累得骨头松散;最险的“百步梯”近90度,石阶宽不过一尺,布满青苔,旁临深崖,陆定一“几匹马从崖上跌下来”的记载,想起来仍让人揪心不已;夜里睡在凹凸石阶上,薄毯挡不住寒风,战士们冻得发抖,天不亮又接着继续赶路。我空着手爬几里就喘,真难想象他们凭怎样的信念,在饥饿、寒冷、疲劳中翻过山。

但红军终究翻过山来了。两天一夜,从湖南新宁到广西资源县油榨坪,山那边是新的希望。一个多月后,遵义会议召开,为革命翻开生死攸关的篇章。就像这山势,看似无路时,再坚持一步便见光亮。随行向导说,当地至今流传着故事:一位小战士为掩护伤员,独自引开敌人,最后跳崖牺牲;一位卫生员把仅有的药分给老乡,自己却因伤口感染牺牲在山腰……这些无名英雄,早已成了老山界的一部分。如今,保护区在红色遗址旁设了纪念标识,常有党员群众来“重走红军路”,红色基因在山林间生生不息。

陆定一曾畅想在山顶立碑,如今已成真。峰顶平地上,巨石矗立,朱和平将军题写的“老山界”三个大字遒劲醒目,笔锋里藏着红军爬坡的坚韧。旁边碑石镂刻着《老山界》精彩语句,阳光落在字上,每个笔画都像在发光。站在碑前远眺,群山如浪,林海茫茫,90年前的烽火仿佛仍在回荡,信仰与勇气滋养着这片土地。

日头偏西,山林热气散了些,满眼泼泼洒洒的绿。路过规整的茶园,“舜帝茶庄”的木牌在树荫下若隐若现,主人老唐正带村民采秋茶。“这茶仿野生种植,不打农药,喝的是山泉水的甜。”他擦着汗,竹篓已装满茶青。这位土生土长的山民,2015年听说家乡搞生态文旅,便回乡开办茶庄,牵头吸纳20多户村民成立合作社,统一技术、包装销售,让“帝子灵芽”成了名品。“游客来老山界,不光看红色遗址,还爱带咱茶叶当伴手礼,去年合作社分红就有十多万呢!”他指着茶文化体验区,那里摆着炒茶锅和茶具,游客可亲手制茶、品茶,听他讲舜帝与茶、红军与山的故事。

如今,保护区将野生茶树列为“特色资源”,既禁止过度采摘,又教会村民科学培育,让红色土地上的“绿资源”惠利于民。护林员小刘守山二十多年,与老乡们年复一年忙碌于茶园,靠这“金叶子”盖新房、供娃上学,每年还不忘给前来研学的学子讲好红军故事,让娃娃们知道好日子咋来的,遇有破坏山林的行为便主动制止。山林用馈赠滋养人,人用守护回馈山林,这或许就是对红军精神、舜帝文化最好的传承。

山峦连向天边,山风带着茶香与草木气息扑来。这座老山界,蕴藏着舜帝传说,见证过红军火把,乡亲们靠山林过上好日子。它哪里只是山,石板上的脚印、密林里的故事,早已和草木融为一体,分明是装着岁月与希望的传奇。

下山时,我不时回头,心里满是不舍。石阶青苔带潮气,像岁月从未走远;茶树上新叶生长,像希望永不枯竭。我知道,老山界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只等更多人来感受——感受信念铺就的道路,绝境中燃烧的光亮,感受一座山如何承载起民族的记忆与成长。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