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夏天防晒,不少人只注重皮肤,却忽略了眼睛这个最该防晒的器官。外出佩戴太阳镜,除了能阻挡刺眼的阳光,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还有助于预防多种眼病。
该如何为眼睛防晒?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墨镜?一起来看↓
1
为何眼睛也需要防晒?
眼睛需要防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阳光中的紫外线(Ultraviolet),又称UV射线。依照波长从短到长,紫外线共有三种类型:
UVC射线(100~280纳米):又称短波紫外线,其作用主要是灭菌,现在医学常用于消毒杀菌;
UVB射线(280~320纳米):作用在皮肤的表皮层,人们常说的“晒红了”,就是它的杰作;
UVA射线(320~400纳米):会深入真皮层,导致皮肤变黑、变老。
虽然紫外线的强度会受到臭氧层厚度、云层变化和地面反射等因素的影响,但整体而言,夏天的时候,紫外线的强度会达到全年最高。

由于紫外线的波长小于400纳米(低于肉眼可见光的400~700纳米范围),而眼睛的瞳孔收缩、闭眼、眯眼等防护反应仅针对可见光强度变化,对不可见的紫外线无感知,因此这些机制在紫外线照射面前几乎是失灵的。
若长期接收紫外线,眼睛的各个组织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2
紫外线可能“晒”出眼病
有报告指出,紫外线会诱发眼皮的皮肤癌变,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穿过了眼睛的第一道屏障后,紫外线会接着刺激角膜,令其发炎,引起疼痛、流泪。
当紫外线进入晶状体,则会促进自由基的生长,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氧化、聚合,通俗理解,就是让本来清澈的晶状体变浑浊,进而形成白内障。
紫外线甚至会影响为我们提供了90%以上视觉信息的黄斑。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心部位,当紫外线损伤黄斑区域的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罹患黄斑变性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当然,要防的也不只是紫外线。强烈的阳光本身就容易引起各种麻烦,假设开车时一拐弯正好逆光,一个下意识地闭眼,就会造成安全隐患。
不过,也无需太过担心。眼睛的防晒,其实也不难。“墨镜”,就是最好的防晒工具。

3
太阳镜越贵越好?
墨镜有个学名:太阳镜。一副合格的太阳镜,可以遮挡住大部分紫外线,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该如何选择太阳镜?
许多人以为贵的就是好的,但实际上,选对了类型才是最首要的。因为并非所有的太阳镜都有防晒功能。如果买到没有防晒功能的太阳镜,深色的镜片会让瞳孔张大,反而容易受到紫外线的影响。
想买到合适的太阳镜,最好仔细查看说明书,看是否标注了UV400或UV100%,这类太阳镜的镜片,有的是通过添加特殊的金属物质来吸收紫外线,有的是镀了膜以反射紫外线。总之,能够有效保护你的眼睛不受到紫外线的侵袭。
在颜色的选择上,首推灰色、茶色、绿灰色这三种,它们对光谱的吸收均匀,色差小。

黑色镜片虽然可以阻挡大部分光线,但对颜色的还原性较差,不同颜色的区分度也会降低,可能影响视觉的准确性。从室内到室外戴上黑色镜片太阳镜,一开始可能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眼睛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这种光线变化。
镜片颜色的深浅,同样值得注意,毕竟,太阳镜要防的不只有紫外线,还有强光。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功能也有所差异。
这里引出一个概念:透射比(CAT),可以简单理解为太阳光穿过的比例。太阳镜的透射比会随着镜片颜色从浅至深而由高变低。

CAT1类
这类太阳镜的镜片往往颜色较浅,看上去很时尚美观,但它的透射比却高达43%到80%,在光照强烈的时候,就显得聊胜于无了。
CAT2类和CAT3类
这两类太阳镜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可以放心挑选,它的透射比在8%到43%之间,适用于大部分场合。
CAT4类
此类太阳镜有些像是“功能性”太阳镜,其镜片颜色较深,透射比在3%到8%之间,多用于户外运动。
4
关于太阳镜,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专家提醒,太阳镜不能随便选,否则没有防护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去专业眼镜店选配
确保质量,认准正规商家,到专业眼镜店选配,如有眼病或视力问题,应征求眼科医生的意见。

2
太阳镜也有保质期
一项研究发现,太阳镜的防紫外线效果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如果每天戴2小时太阳镜,两年后其防紫外线的功能就会大大下降,必须更换。
许多知名厂商给出的建议是,两到三年一换。如果你平时在户外的频率不高,对太阳镜的保管也比较好,则可以适当延长年限。
3
戴帽或打伞也要戴太阳镜
打遮阳伞、戴遮阳帽,也要戴太阳镜,因为前者只能遮挡某些方向的紫外线,但防不住地面方向反射过来的紫外线。
4
小孩子也要戴太阳镜
世界卫生组织曾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一生中有80%的有害紫外线辐射暴露都是在18岁以前。由此可见,紫外线对眼睛的影响是从小就有且累积一生的。
小孩子发育不成熟,年纪越小,视网膜受损的概率与程度越高。6个月以上的小孩子,若在晴天出门,最好佩戴标注UV400或UV100%的太阳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