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游客的持续减少,泰国旅游业正站在十字路口。
喊出“高端转型”口号的人越来越多,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被忽略了:
泰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尚未筑牢高端接待能力的当下,一味抬高定位、放弃性价比,可能不是升级,而是冒进。

中国游客不来!
泰国旅游业或将借机转型“高端路线”!
近日,据泰媒报道,泰国都喜天阙集团首席执行官素帕吉女士坦言,目前泰国整体旅游业面临严峻挑战。
泰国国家旅游局(TAT)已将2025年全年游客接待预期从原先的3,900万至4,000万人,下调至3,550万人,反映出市场走势低于预期,尤其是中国游客锐减的冲击尤为明显。

素帕吉指出,当前大量中国游客正逐渐转向越南、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而非选择泰国。
这一趋势促使泰国政府必须重新思考战略,摆脱对传统低价游客的依赖,转而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愿意消费、愿意深度停留的高质量游客。
她强调,泰国旅游业下一步的核心在于精细化营销,例如主打健康、保健、美容等领域。
这类旅游项目不仅具备高消费力,还能吸引长期逗留者;
而泰国在相关服务、医疗设施与价格优势方面,具备独特竞争力。
此外,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s)和远程办公群体也是关键目标,可围绕其需求推出长期签证和生活配套支持,提升泰国在该群体心中的吸引力。

她补充,未来泰国将吸引更多IT、科技人才以及海外退休人群,旅游已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短暂行程,而是融合生活、健康、工作的“有目的的旅居”。
因此,必须升级国家旅游战略,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突围。
至于外界对泰国政局不稳的担忧,她表示,确实会带来一定影响,但若能强化基础配套与品牌信心,仍有空间化解负面因素。
她呼吁政府和企业界共同关注以下三大重点:
① 打造“优质旅游”国家形象,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
② 构建安心、舒适、友好、零风险的旅行体验,重建游客信心;
③ 制定统一行业服务标准,参考新冠疫情期间的SHA+模式,为相关机构设立认证机制,引导行业整体向高标准靠拢。
在游客结构剧烈变化的当下,泰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重启”与“重塑”的关键期。若能借此机会果断转型,或许能开启一个更高质量、可持续的新篇章。

高端转型是出路
还是误入歧途?
泰国旅游战略的选择题在游客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泰国正面临一道艰难选择题:是继续维持“性价比”路线,以量取胜,还是试图实现产业升级,走向“高端旅游目的地”?
如今,伴随中国游客的大幅流失,泰国不少旅游从业者开始呼吁“高端转型”,但这个方向真的适合泰国吗?
“高端旅游”听起来光鲜,其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
“开张吃三年,一旦吃得下高利润客户,就不必再靠人海战术。”
然而,这条路看似诱人,实则荆棘密布,尤其是对一个依赖“大众游客红利”多年的国家来说,转型并非换个广告词那么简单。

泰国,真的“高端”吗?
“高端”,不是一句宣传口号,而是系统能力的体现。
一个真正的高端旅游国家,不只是五星酒店密布,还包括以下几项能力:
高水平服务人员和专业分工体系,能为不同国籍、不同偏好的游客定制体验;
良好的治安与医疗保障,让高净值游客敢放心长居;
稳定的政坛与经济环境,确保投资者与消费者都不会因政策风险望而却步;
软实力的塑造与文化魅力的深化,让人不仅来了,还愿意“多花钱、花得值”。

将泰国放进这些维度里比一比,无论与阿联酋迪拜、法国蔚蓝海岸,还是日本、新加坡等成熟的高端旅游地相比,基础准备都存在不小的距离。
以服务为例,泰国的确拥有大量性价比极高的SPA、美容、医疗资源,但多数服务机构依赖性价比获客,缺乏“高端客户满意度闭环”机制。
再看安全管理,近年来频发的旅游诈骗、宰客行为,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大麻合法化”的争议至今仍未停止。
另一方面,泰国的政坛,反复动荡。

警惕战略误判:
性价比,是底线,不该轻弃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尚未建立起稳固的高端接待能力之前,泰国如果贸然丢弃“性价比”的护城河,可能会陷入一个不上不下的市场尴尬区间——原有的大众游客因为价格上涨而流失,而新的高端客群又未能真正建立起黏性。
中国游客流失的当下,泰国旅游业的确需要重新出牌。
但“高端化”不等于“涨价”,也不意味着可以抛弃本国最大的旅游竞争力——在合理价格下提供愉快体验的能力。
“性价比”这项能力,是泰国十几年累积起来的品牌资产,丢掉容易,重建艰难。

转型不是放弃大众
而是双线并进
真正聪明的转型策略,不应是一刀切地切换轨道,而应是“双线并行”:
一边守住性价比底盘,继续吸引庞大的中产与新兴市场游客;
一边在有限区域内试水高端旅游服务,在基础设施、人员培养、品牌故事上同步发力。

比起“转型”,泰国或许更适合“进化”。
在庞大的游客基础上做分层管理和多元服务,让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各取所需,才是更符合国情的发展之道。
高端市场确实值得追求,但不能成为仓促的借口。
在失去旧客户、尚未赢得新客户之间,最危险的不是方向错误,而是策略脱节与节奏失控。
迅速跌倒站起十分有必要,但站起后的焦虑狂奔,应当防止“病急乱投医”。

文: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