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铿锵发展足迹破浪前行。
兴安之巅,日新月异进程热潮涌动。
项目建设提速显效、寒地经济破茧成蝶、旅游活力竞相迸发、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盛夏的林都牙克石,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的火热干劲,澎湃着激情洋溢的嘹亮欢歌。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近年来,牙克石市在挑战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以民生福祉为根本,激活“寒地”动能,深挖“旅游”潜能,实现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幸福指数持续增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奏响了奋进昂扬的乐章,绘出了牙克石发展的“上扬曲线”。
项目聚势挺“脊梁”
夯实发展硬支撑

透过数据之“形”,读懂发展之“势”。
牙克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21年的111.00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143.60亿元,年均增长11.2亿元,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强引擎”。牙克石市坚持“项目为王”,奋力抢跑在招商引资的“春天”里,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支撑大发展,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成为拉动增长的“火车头”。


做大做强绝非偶然。牙克石下好产业布局“先手棋”,优化“一区三园”产业体系,为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埋下伏笔。华能蒙东公司汇流河发电厂(350MW + 50MW)热电联产项目、内蒙古大兴安岭酒业有限公司搬迁改扩建项目、呼伦贝尔农垦食品集团公司新建15万吨/年小麦专用粉加工项目、国道605线(原省道204线)根河至牙克石段二级公路项目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演绎着牙克石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2024年,牙克石市实施重点项目62个,完成投资26.5亿元,其中,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项目34个,完成投资22.2亿元,开复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4.2%。

当下,牙克石项目建设的浪潮正奔涌不息,一批极具潜力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之中。煤层气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莫拐、石瓦鲁煤矿勘探开发、鸣鑫矿业、秧草沟铅锌银矿、乌奴尔河北岸银多金属矿等项目序时推进;10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被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专项规划重点实施项目……这些项目的谋划,是牙克石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为大项目建设筑牢根基,使其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后劲十足,推动牙克石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寒地资源锻“筋骨”
多元业态激活力

牙克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推动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重要思想,为寒冬增热度,赋冰雪以生机,大力发展寒地汽车测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多元业态。


牙克石亚洲太平洋地区冬季汽车测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首家以冬季汽车测试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牙克石国家现代服务业汽车测试产业基地”。

独特的高寒气候条件吸引了众多汽车测试企业前来进行高寒测试。牙克石市委、市政府相继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NMI旗下子公司瑞典埃特姆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龙头企业。牙克石市的每个冬季都成了火热的汽车测试季,目前已成为我国顶级汽车冬季试乘试驾的目的地之一。通过不断努力,打造了前端芯片、汽车零部件冬季研发测试产业,中端整车耐寒检测产业,末端高端汽车试乘试驾和第三方评价测试产业三条完整产业链。近五年来,冬季汽车测试迅猛发展,从全国市场占有率不到10%,增长到现在的近40%,以每年20%增长率递增。

国内唯一一个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牙克石市建成落地,填补了我国高寒环境下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能力的空白。冬季汽车测试产业已涉及燃油车、电动车、商务车、军车、卡车、智能网联车等十几种类别的测试业务,累计测试车辆2.5万余台次,接待客户27万余人,接待车企1200余家,实现收入近10亿元。


牙克石市紧紧围绕“一核、两翼、三轴、六线、多点多业”旅游空间格局,打造10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构建包含森林康养、森林穿越、马术运动、星空营地的高端度假旅游板块;依托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自治区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金字招牌”,成功打造了盛夏“嬉”雪反季滑雪、“超长待机”冰雪季、元宵花灯会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成功承办2024—2025内蒙古自治区冬季旅游暨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季、呼伦贝尔市第六届冰雪日等系列活动,获得央级媒体持续关注,“零元购”糖葫芦树火爆出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冰雪旅游+试乘试驾、冰雪旅游+运动、冰雪旅游+研学、冰雪旅游+亲子、冰雪旅游+美食等新业态,释放出强大的带动效应。全年接待游客286.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5.6亿元,分别增长39.7%和22.7%。

如今的牙克石,正以寒地资源为笔、生态转化为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产业模式,让“冷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

黑土沃野筑“粮基”
智能赋能促振兴

从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到星罗棋布的特色种植养殖基地,从科技创新引领的智慧农业到体制改革激发的发展活力。牙克石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打造“一核、两轴、五片区、多亚区”乡村振兴空间格局,逐步建立固农兴牧、由农转牧、农牧结合、以牧为主的大农业体系。
牙克石市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守好“产粮大县”荣誉。
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239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43万亩,让肥沃的黑土地休养生息,持续焕发生机;新建高标准农田14.75万亩,为粮食高产稳产筑牢根基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牙克石市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升级,为传统农业装上“数字大脑”,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牙克石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不断扩大特色种养殖规模。藏香猪、鸵鸟、大鹅、土鸡等特色养殖品种繁多,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大户引领等措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赤芍种植基地,呼伦贝尔市资粮道地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莫拐农牧场已完成1.2万亩赤芍种植基地建设及200亩野生育苗基地建设。产自牙克石的赤芍,品质、性状及有效含量等方面都高于药典标准,赤芍种植不仅带来了中药经济,还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产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牙克石市小麦、油菜、马铃薯生产基地被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录,牙克石种薯、北纬48°等6个品牌被列入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桦树汁、蓝莓汁、芥花油、黑木耳、马铃薯、中草药、免渡河白酒、博克图冻豆腐、沟口村粉条等特色产品,正凭借着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地域风味,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牙克石市在呼伦贝尔市率先成立综合合作组织公司,打造牧原和免渡河乡镇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建设试点,以“三变”“三位一体”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民生实事强“脉络”
发展红利惠万家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牙克石市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努力把惠民生、顺民意、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看力度,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扩就业促增收,以每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为引领,全力提升“惠民有感”的含金量。
看精度,从增加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到以“三阳”之心关爱“一老一小一弱”群体,让“夕阳”连着“一老”、“朝阳”连着“一小”、“暖阳”连着“一弱”,在问计不同群体、细化民生举措的过程中,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看温度,2024年,牙克石市启动“温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24亿元的83个住宅小区供热管网改造、汇流河电厂电锅炉项目全面完成,惠及83个小区、13.42万户居民。


对于家住永兴街道的居民黄丽梅而言,刚刚过去的供热季格外舒心。“安装‘一户一阀’,既节能又方便保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供热质量,均匀分配热度,并且可以消除安全隐患,还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调节阀门,告别冷热不均的情况,增加生活舒适度。”黄丽梅说。

看道路,修的是大道,通的是民心。“我今年60多了,在乌奴耳生活了20多年,以前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看病也方便了,这真是一条惠民路、救命路。”乌奴耳镇居民吴淑芳赞不绝口的这条路,正是省道204线乌奴耳至塔尔气段公路。乌塔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全线通车以来,沿线各镇旅游业、物流业再提速,群众把乌塔公路称之为致富路、希望路、救命路、发展路。

作为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方努力争取,根牙公路正在加速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动沿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方便沿线百姓出行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让百姓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为牙克石市“打通经脉、提速增效、拓宽富路”。
促发展,惠民生。牙克石市正持续用更多的财力物力保障民生、以更精准更细致的举措改善民生,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一件件大事小情解决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牙克石市将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在经济发展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记者:郑晓晔
编辑:沙志媛
编审:赵宗杰 张革
终审:刘畅 雷建军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