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俄罗斯民众畅谈二战胜利80周年,中苏并肩战斗历史不容玷污

时间:2025-08-27 05:44:00

俄罗斯政府将2025年定为“祖国保卫者年”,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临近,俄罗斯民众在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之后再次掀起一波纪念热潮,中苏并肩抗战的历史记忆也成为纪念的焦点之一。

感谢来自东方的支持

近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和平的回想”人文交流活动上,前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表示,中苏两国人民肩并肩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决定性贡献,为捍卫人类尊严、重建世界和平建立了伟大功勋。俄罗斯人民始终铭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铭记苏联援华军事专家、飞行员与中国朋友并肩作战的功勋。他在另一篇采访文章中表示,整个二战的第一枪是在东方打响的,而正是中国的军队抵抗,极大牵制了日本侵略者,使其无法分兵进攻苏联,也使苏联得以将驻扎在远东的军队调往莫斯科,参与莫斯科保卫战。

在交流活动上,当年的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员赫留金的女儿赫留金娜讲述了更多父辈援华抗战的细节。在她看来,这是一段不容玷污的历史,她们这一代人有义务将父辈当年的故事传递下去。尤其令她动容的,是当年牺牲在中国的214名苏联飞行员虽然安葬在异国他乡,却受到了朴实的中国人民的悉心照护。

阿尔希波夫的祖父是苏联援华专家的组长,他本人也与当年曾经来华支援中国抗战的老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与这些老兵的交往中,很多人并没有过多讲述自己当年的战斗和工作经历,更多的是告诉他,那时的中国百姓是如何在自己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还尽可能地给予他们照顾与支持,甚至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在阿尔希波夫看来,正是这种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

“我们缅怀这些记忆”

科罗塔耶夫是俄罗斯80后的新一代导演,今年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前夕,根据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作品改编并由他执导的电影《未列入名册》在俄上映,不仅一度取得票房冠军,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点映活动中观看片段后表示,自己一定要找时间把这部电影看完。不久前,科罗塔耶夫携带这部作品赴重庆参加了第3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

面对作品取得的成功,科罗塔耶夫表示,“我的成功没有秘诀”。科罗塔耶夫告诉记者,自己看到剧本初稿的第一眼就决定,必须要把它拍出来。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把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情感和知识都投入到了这部电影之中”。这种投入体现在了每一个细节,包括演员的口音、角色跛行时的体态,甚至开枪时闭眼与否这种身体的本能反应等等。为了贴合角色,演员们进行了10天的军训,但这并非简单的体验一下军旅生活,而是在这10天里充分感受了极度的饥饿和口渴等战争中的极端状态。

不过在科罗塔耶夫和他的团队看来,这些付出都是十分值得的,因为从最终的呈现效果看,电影与观众形成了情感上的沟通,这是非常宝贵的。而且从电影在多个国家展映后的现场互动效果看,这种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是超越了国界的。

科罗塔耶夫认为,尽管从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0年,社会在发展,今天的演员也不像苏联时代的很多演员亲历过战争,甚至上过前线,但还是有很多没有改变的东西,比如很多角色身上表现出的那种能够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能够为了其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勇气。这既体现在电影主人公普卢日尼科夫身上,更体现在无数的无名战士身上,并且具象成了在俄罗斯很多城市里都能看到的身披斗篷、手持步枪的无名战士纪念雕像。“我们缅怀这些记忆,也不希望它们消逝在历史之中”,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