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既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以“蓝天、碧海、金沙滩”而享誉全国;也是一座港口城市,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临港经济特色鲜明。如何实现生态保护、港口发展、产业壮大的有机统一,是摆在日照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日照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坚持系统治理,打造生态宜居海岸。生态是日照立市之本、最亮底色,保护大自然赐予的生态宝库,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日照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自2015年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先后制定了18部地方性法规,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就有6部。同时,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特别是针对海岸带这张“金名片”,相继组织实施了海龙湾、龙山湾、松虎湾等一批整治修复保护项目,整治海岸带7.5千米,恢复滨海、湿地植被89万平方米。日照市入选全国7个全域创建美丽海湾的试点城市之一。
坚持融合发展,打造蓝绿交融海岸。日照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然而,传统大宗干散货作业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等行业难题,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近年来,日照聚力推进“强港、兴产、活城”,形成了“蓝图一体谋划、产业一体培育、腹地一体开拓、生态一体保护”的融合模式。山东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出15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围绕“生态一体保护”,特别是针对港口散货运输影响城市环境、铁路横穿市区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等问题,加快推进“东煤南移、东矿南移、南散北集”等港口布局调整工程,实施全国首个“退港还海”生态修复工程——海龙湾工程,昔日“黑煤堆”变回“金沙滩”。
宁可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日照市钢铁、粮油、浆纸等传统产业占比高,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近年来,日照一方面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通过采取规范提升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等措施,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腾飞”;另一方面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延链聚合、起势成势。
面向未来,日照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实干奋斗,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擦亮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生态底色,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日照新篇章。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 李在武)